对于部分在美国上市的船东而言,中国宣布对涉美关联船舶加征特别港务费后的这几天,无疑是一场“噩梦”——他们甚至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来解析各类表格,同时催促船舶加速航行,力争赶在新规生效前使其抵达中国港口。 在交通运输部宣布对美船舶加征特别港务费后,多位在纽约上市的航运企业高管齐聚“Capital Link论坛”,纷纷现身说法,以幽默、懊恼乃至无奈的口吻,讲述了新规出台后几日间业内出现的忙乱景象。 散货船行业可能受此次收费冲击最为严重,因为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干散货商品进口国。Safe Bulkers总裁Loukas Barmparis透露,自10月10日新规公布以来,全球所有涉美关联船东都在争分夺秒地研读政策细则。《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14日正式生效,不过《办法》同时宣布对中国建造的船舶给予豁免,多少缓和了冲击力度。 Barmparis认为,新规针对股权结构、董事会或投票权中美资占比达到25%的企业所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费用,这将加剧航运业的市场分割,并引发船舶资源的重新配置。Barmparis分析道:“这将形成按船籍国、运输方式、运营模式及能效标准的资源再分配。” 在美国上市的海岬型散货船船东Seanergy Maritime Holdings首席执行官Stamatis Tsantanis表示,公司正在全力研究中国港口的申报流程。“这真是令人头疼,尤其美国政府正处于部分停摆状态,情况更显复杂。”为规避新增费用,该公司采取了紧急措施:“从周六起,我们就让船舶以14节的极限航速行驶,争取在新规生效前及时进港。” 多家航运公司紧急声明、董事纷纷辞职 随着《办法》正式实施,多家航运公司迅速发布公告,澄清其美国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5%”。 Norden股份发布公告称,其美国占比低于25%,且中国进出口业务不受影响。 原油油轮运营商DHT Holdings于10月13日声明,其船队不属收费范围。公告指出,公司每艘船舶均由非美国实体直接拥有,建造于非美国管辖地,且不悬挂美国船旗;美国国民仅占董事会20%(五名董事中的一名)。 同时,全球最大集装箱独立船东之一Danaos宣布,William Repko已辞去董事会职务,自10月13日起生效。 而在美国与挪威两地上市的油轮船东Okeanis Eco Tankers,也于13日宣布,公司失去了两位任职最久的美国籍董事——Robert Knapp与Joshua Nemser于10月10日起辞任。 美邮轮拒交特别港务费,邮轮市场面临“洗牌” 近日,美国豪华邮轮“RIVIERA”号因为避免缴纳特别港务费,取消停靠上海行程,引发乘客不满。 据了解,“RIVIERA”号隶属于美国Norwegian Cruise Line Holdings Ltd.旗下品牌“Oceania Cruises ”。为免缴费,该邮轮已从其亚洲行程中删除上海站,改靠韩国釜山。该轮可载客1,250人,于9月18日从西雅图出发,原计划10月15日抵达上海。 “RIVIERA”号属于访问港邮轮,即通常由美国公司运营,执行短期停靠的远洋或环球航线。此类邮轮虽数量不多,但承载大量高端国际游客,市场影响力显著。若按中国新规停靠上海港,该邮轮需缴纳约1167万元人民币(合164万美元)的费用。 邮轮因净吨位普遍远大于货轮,所受影响尤为突出。以皇家加勒比集团(Royal Caribbean Group)的“海洋光谱”号(Spectrum of the Seas)为例,其净吨位为168,402吨,今年单航次费用预计约为6736万元人民币,到2028年更将升至近1.89亿元人民币。 皇家加勒比表示,目前仍在评估是否支付新费用,尚未确认任何行程变更。“海洋光谱”号目前正在运营上海至冲绳航线。 《日本经济新闻》引述一位邮轮业资深专家观点称,此项新费规模或严重冲击美国邮轮运营商的中国市场布局。该人士透露:“迪士尼邮轮在完成其首次亚洲部署后,原有意开通上海航线,但在新规之下,该计划预计已难以推进。” 目前在中国大陆运营的外资邮轮公司仅有两家: 意大利地中海邮轮旗下的“MSC Bellissima”号(17.2万吨),从上海母港出发,不受此政策影响; 皇家加勒比的“海洋光谱号”,该船需按规定缴纳特别港务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