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石油价格继续回落,已跌至100美元/桶,重柴油(IFO380)的价格已比7月份时降低了30%。那么,船公司为何没有降低燃油付加费(BAF)呢? 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可能的原因竟是班轮公会即将于下月17日停止运作。 虽然马士基与达飞已各自开发了透明化的燃油付加费计算公式,但是其他船公司却仍然按照“石油危机”时期的价格在收取燃油附加费。 远东班轮公会(FEFC)上一次发布货币附加费(CAF)与燃油附加费的通知还是在7月31日。这两项附加费的征收期为9月1日至10月17日。而目前的燃油价格已比通知发布时跌了近1/3。 考虑到班轮公会的大限将近,我们可以理解,班轮公会的高管肯定已经没有什么兴趣去核实燃油附加费的收费标准是否适当这样的事了。 那么等过了10月17日以后呢?有些船公司将会选择透明化的燃油附加费收费方式,而另一些可能会觉得他们并没有这么做的义务,因此他们可能“想怎么收就怎么收”。 在今年早些时候,班轮公会曾被一些货主协会指责在燃油附加费上存在超额征收。在公会取消后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会有更多的船公司冒着“千夫所指”去收取高出实际水平的附加费。 事实上,班轮公会已接近停止运作,他们已经没有动力再来发布船公司的燃油成本、世界主要港口的拥堵情况等咨询性信息了。而我们却已经习惯了由班轮公会来提供包含这些信息的出版物,尽管价格不菲,但确实为货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在班轮公会取消后,为防止船公司在制定运价时互通有无,整合信息的行为将被禁止。货主似乎将是班轮公会取消的最大受益者,从此将不再会有船公司共商运价,在燃油、货币以及港口拥堵等附加费的收取上互通有无的情况发生。这摆在去年市场大牛市时可能确实是这样。但在如今的低迷时期是否如此,在货主间也有些小小的争议。要知道,在班轮公会取消后,货主将不再能够获得经过整理的信息,这不可谓是一大损失。 而欧洲班轮事务协会(ELAA)转型为“贸易协会”后能否填补班轮公会取消后的某些功能空白,我们将拭目以待。(本文仅供参考)
来源:国际商报
|